在九月初的時候,我參加了一場由《百工裡的人類學家》舉辦的線上講座。主題是「跨世代女『人』交流——你心中的女人是什麼樣子?」
在線上隨機分組的時候,其中一個組員提到「她的父母認為女生最終的目的,就是結婚生子」。在她的字裡行間,我感覺她把「結婚生子」這件事情,視為「不合時宜的窠臼」,當然也可能是我誤解了她的意思,畢竟一個人能分享的時間有限。
但聽了她的分享,讓我也想說說自己的看法。在將近一百人的線上講座,我提到自己過去的工作憂鬱、提到每日找不到活下去的目的與原因。
最後,我勉勉強強說完,而一位老師接過我的話頭。他說他認識的一個人也是家庭主婦,一直到了四十歲才攻讀人類學研究所。
我想,他是想鼓勵我、鼓勵線上的所有參與者,結婚生子跟家庭主婦不代表人生一眼望見終點、不代表人生再無可能,只要自己想要,不管年齡,都能有一番成就。
但,我想他可能誤解我的意思了,畢竟邊哭邊說話實在含糊不清。我想表達的其實是,育嬰假這兩年的Gap years實則是我鴕鳥心態的一塊淨土。我沒有因為結婚生子、當家庭主婦失去自我,反而因此找回自己。
育嬰假是一段完完全全只有自己的日子,雖然你的工作是育兒(恩,如果攏統的把育兒當作一份工作的話),但嬰兒不會說話、不會管你、不會派遣工作、不會發放薪水,他也不知道什麼是好爸媽、什麼是壞父母。他是一張白紙,白的就像育嬰假這一段日子,白的就像所有生活的空閒時光。你相濡以沫,他絕不相忘於江湖。你給他一點顏色,他就還你一座染坊。或好或壞,他渾不知,亦全然接受。
照顧好嬰兒,同時也照顧好這段空下來的時光。我認為,這是一個請育嬰假的人,該做到的事。
育兒是繁忙的、繁雜的、繁瑣的,是勞累的、疲憊的,育嬰假其實不是逃跑的好方式,畢竟育兒不管從哪一方面來說,都絕對不是一件可以「躺著幹」的事情。但,如果要我在工作與育兒間擇一,用《百工裡的人類學家》分享者的觀點來說,我確實,寧可「墮落」成一個家庭主婦。
育嬰假確實可以帶給你身心靈的更上一層樓。但就像所有No pain no gain的事情一樣,我認為能在育嬰假裡成長的人,必須要有自我覺察的能力。
我認為自我覺察是很重要的能力,以我自己來說,剛出月子帶嬰兒回家的那段時間非常崩潰,不斷重複擠奶餵奶,安撫啼哭的嬰兒,自己找空隙吃飯,半夜還有一到兩次的夜奶。有時候真的很累,好不容易有時間睡覺又立刻被嬰兒哭聲叫醒,大部分時候我會生氣,生氣嬰兒為什麼睡不到一小時就醒來。
有一次我又被嬰兒吵醒,我坐在沙發上聽著嬰兒的哭聲,有一種「我不在這裡」、「這一切與我無關」的脫離感,加上那時候被社群上展現出的身材影響,迫切地想擁有網紅的姣好身材。因此我每天都會強迫自己運動至少半小時,規定飲食的份量跟種類,但努力一陣子依舊沒有腹肌跟翹臀,滑手機再看到網紅們的身材,感覺自己比塵埃更低。
於是我開始嘗試改變自己的生活型態。不再堅持一定要每日運動,累了就休息,甚至一整個禮拜都沒運動也無妨,終於學會把身體看得比身材重要,也找出適合自己的運動方式跟頻率,順利讓自己瘦下來。
剛好那一陣子接觸了冥想,之後又看了幾本靈性書籍,瞬間打開了許多思想上的誤區跟腦袋裡的結。才開始用完全不同的視角來看待嬰兒,也用嬰兒的視角來看待世界。在嬰兒的世界裡,無處不驚喜、無事不好玩,每一口食物都是新鮮的,就連玩具也能一玩再玩。
我想,我們都失去了嬰兒與生俱來的、自我娛樂的能力,想想空檔時我們在做什麼?是不是無意識地拿出手機?是不是沒有手機傍身,瞬間無所適從、手足無措?是不是無法好好靜下來,把玩一樣靜止不動的事物超過五分鐘?是不是做一件事不只想著「好玩」,而是想著「我能獲得什麼」?
其實,在成為一個母親前,可以不用對小孩特別有愛、特別有耐心,因為這些是可以培養出來的。以前的我脾氣特別暴躁,特別討厭聽不懂人話又吵鬧不休的小孩。我以為我是「不婚不生主義者」,就算生了小孩,也絕對不可能自己照顧。但我24歲生子,在平均生育年齡30+的年代裡,應該算是早生一族了。生命就是充滿了不可預期。
我因為有了小孩,漸漸地有了愛。不是我先有愛,反之,我的愛是嬰兒給我的,他給予我愛,而我才能愛他。聽起來很俗氣、很做作,但我句句屬實、出自肺腑。嬰兒療癒我的童年;嬰兒療癒我不再有感受力的心靈;嬰兒療癒我的黯淡無光。
其一,嬰兒在我工作憂鬱之時到來,拯救我於水火,如果天使是能被顯化的,嬰兒肯定是我顯化的天使;其二,在顧嬰兒的過程,我同時療癒了自己的童年,照顧他,就像在陪伴幼小的我;其三,嬰兒開啟我接觸靈性的契機,也讓我更知道自己夢想生活的樣貌。
雖然現在聽我講這些好像很容易,並不困難,但其實我用了整整一年,才體會出這些道理。也因為這樣,我特別希望,在經濟跟各方狀況皆允許的父母,能有其中一位親自照顧嬰兒,當你一整天都與嬰兒在一起的時候,才能夠體會嬰兒的「臨在」與「臣服」,間接認知到自己的不足,重新用嬰兒的視角來看待世界。